达夫(好居网用户) 4250天前 / 阅读 :
在新建小区摆摊设点或者直接上门推销,已经成为家具和建材商品抢占市场的常用促销手段。但消费者却常常因为这些促销手段而遭遇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的情况,陷入了“家门口的家装陷阱”。据济南市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统计,2012年涉及小区设点或上门推销而引发的消费咨询、申诉和举报有74起。
经营者售后“躲猫猫”
“摆摊设点整齐划一,产品宣传天花乱坠,付款凭证模糊不清,事后维权难寻踪影。”这样的“四部曲”,让很多在家门口购买家具建材的消费者坠入维权迷雾。
去年年底,正忙于新房装修的杨先生恰逢小区开展“业主家装特享优惠活动”,便在一处摊位上按照“折扣价”购买了价值1235元的豪华燃气炉具;为了验证杨先生的业主身份,对方还特意查看了他的小区出入证。可外观精美的炉具使用不到一个月,就出现了难以点火、频繁熄火的问题,还险些引发煤气泄漏事故。对此,杨先生拨打销售者留下的手机号码,联系维修人员上门维修,可维修之后燃气炉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随后杨先生又多次联系销售方,收到的却都是“已欠费停机”的回复。
由于说不清销售方的经营地点,杨先生带着仅有的一张收款单据到工商部门寻求帮助。经过仔细检查,工商人员在单据的公章上分辨出了“蓝天炉具经销”的字样,而据杨先生回忆,对方曾声称在金牛建材城设有固定店铺。随后,当地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带着杨先生找遍了整个金牛建材市场,只发现了一家名为“天蓝”的经销点。但经营者称不仅从未开展过进小区促销活动,更没有代理过严先生所购买的品牌,而工商人员通过调取商家的进货记录和库存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劣质炉具的销售源头最终成了一个谜。
高额损失难以追偿
据济南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黄庆财介绍,自2012年以来,消费者因使用了源自小区现场促销活动或登门推销的家装产品,而造成高额经济损失的情况明显增加。
槐荫区的郑女士就是受损者之一。去年12月份,刚刚完成基础家装的她在小区现场促销活动中购买了四块暖气片,用来替换原装的暖气设备。安装后13天,还未入住新房的郑女士接到了小区物业的紧急电话,称房间漏水急需维修。后经检查,暖气片接口因暴力安装变形而引发了漏水事故,导致郑女士的新地板全部报废、部分实木家具变形,造成经济损失2万余元。但当郑女士电话联系经销商要求索赔时,对方干脆关机。最终,工商部门根据郑女士提供的经销商大致方位多方寻查,才在历城区锁定了经营者,讨回了赔款。
据业内人士介绍,家具和建材商品不仅单价高,还由于涉及水、电、煤气、空气质量等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很容易引发高额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因此,在专业的建材家居市场基本都建立了“质量保证金”制度,以保证经营者身份真实、赔款来源充足。
但从工商部门相关投诉的处置和案件查办情况看,很多在小区摆摊或上门推销的经营者常有意掩盖真实的经营地址和经营主体名称,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重大事故,经营者便可以随时“隐身”。
黄庆财介绍说,由于买卖双方的关系完全靠一个手机号维系,一旦经营者断开联系,消费者就要承担全部经济损失,很容易引发群体性投诉。
管理盲区该谁负责
在为郑女士维权时,面对工商人员的调查,小区的物业称那场促销活动完全是经营者自发组织的,物业方面毫不知情,由于小区管理权尚未移交,物业公司不对小区内的秩序负有责任。
而负责某辖区物业管理的张主管透露,对于小区完全入住前的促销活动,部分物业公司的确存在管理漏洞。他介绍说,部分物业公司只关心卖方是否交了管理费,有没有多占摊位、乱贴广告,是不是按时结束促销,而极少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即便有的物业保留了促销者的登记信息,也因为担心消费者找不到经销商而引火烧身、发泄怒气,而选择谎称毫不知情。
济南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刘力表示,对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权移交前的现场促销活动,在其管理权归属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识别家门口的家装陷阱,更多还是要靠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他建议消费者在购物时,应检查产品包装是否完好,防止经营者以现场样品为名掺假销售,并要求经营者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和同经营单位名称相符的正规发票。如果时间允许,尽量到相中促销产品的品牌实体店去购买。